

微跌落试验机主要用于模拟产品在微小高度下的跌落情况,检测产品在受到细微冲击后的性能表现,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精密仪器、小型零部件等领域。其使用过程涵盖准备、操作、维护等多个环节,具体如下:
一、使用前准备
(一)设备检查
使用前,需全面检查外观是否存在损坏,如机身外壳有无裂痕、显示屏是否正常等。重点检查跌落机构,确保导轨、滑块等部件无磨损、卡顿现象,运动顺畅;检查释放装置能否正常触发,保证样品能按设定要求准确跌落。同时,查看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指示灯是否功能正常,确认设备供电线路连接稳固,无松动、破损等安全隐患。
(二)参数设定
根据测试需求,在控制面板或配套软件中设置关键参数。跌落高度可依据产品标准或实际测试目的灵活调整,常见范围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跌落次数可根据产品耐受性设定,一般为多次循环测试;跌落角度通常支持0°-360°全角度设置,以模拟不同方向的跌落情况。例如,测试手机摄像头模组时,可能需要设置10厘米高度、50次跌落、多角度循环的测试参数。
(三)样品准备
将待测试的样品进行预处理,确保其表面清洁、无损伤,并按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必要的配件或包装。对于小型电子元器件,可使用专用夹具或载具固定样品,保证样品在跌落过程中位置稳定,避免因松动导致测试结果偏差。同时,检查样品的功能是否正常,记录初始状态数据,以便与跌落测试后的结果进行对比。
二、操作过程
(一)安装样品
打开防护门,将固定好的样品小心放置在载物台上,确保样品中心与跌落点对齐。使用夹具或固定装置将样品牢固固定,避免在跌落过程中发生位移或脱落。关闭防护门,确保设备处于安全封闭状态。
(二)启动测试
确认所有参数设置无误后,按下启动按钮,开始运行。设备会按照预设的参数,控制载物台上升至指定高度,随后释放装置触发,样品自由跌落至下方的冲击面。在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需通过观察窗或监控系统密切关注样品的跌落情况和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如设备异响、样品异常弹跳等),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停止测试。
(三)数据记录与分析
每次跌落完成后,设备会自动记录相关数据,包括跌落高度、次数、时间等。还可配备传感器,实时监测样品在跌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冲击力等数据。测试完成后,导出数据并进行分析,观察样品外观是否出现破损、裂纹,检测样品功能是否正常,如电子元器件的电气性能是否发生变化等。根据测试结果,评估样品的抗跌落性能和可靠性。
三、使用后处理
(一)设备清洁
测试结束后,关闭电源,打开防护门,取出样品和夹具。使用干净的软布擦拭载物台、冲击面和机身表面,清除样品碎屑、灰尘等杂质。对于顽固污渍,可使用少量酒精或专用清洁剂进行擦拭,但需避免液体进入设备内部。
(二)部件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微跌落试验机的关键部件,如导轨、滑块、释放装置等,查看是否存在磨损、松动现象。对导轨和滑块等运动部件添加适量的润滑剂,保证其运动顺畅;检查固定螺丝和连接件,如有松动及时拧紧。同时,检查传感器和控制面板的性能,确保设备下次使用时能够正常运行。
(三)数据存档
将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存档,建立详细的测试记录文档,包括样品信息、测试参数、测试结果等。这些数据可作为产品质量评估、改进设计的重要依据,方便后续查阅和追溯。
微跌落试验机以其高精度、高重复性的特点,为产品在微小冲击环境下的性能评估提供了可靠保障。通过规范、细致的使用和维护,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助力产品质量提升。